{{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Purchase Stress Relief Care Complex and get 2 free chicken jerky treats.🛒

🎨Free conditioning and repair shampoo experience pack for every First purchase over NT$1,000🎨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Days
: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Hours
: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Minutes
: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Seconds
View

🛒Purchase Stress Relief Care Complex and get 2 free chicken jerky treats.🛒

🎨Free conditioning and repair shampoo experience pack for every First purchase over NT$1,000🎨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Days
: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Hours
: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Minutes
: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Seconds
View

🛒Purchase Stress Relief Care Complex and get 2 free chicken jerky treats.🛒

毛孩老是甩頭、抓耳,甚至抗拒碰觸耳朵?別急著當作過敏或耳垢太多,牠很可能正在與「耳疥蟲(Otodectes cynotis)」對抗。

耳疥蟲最怕什麼?

毛孩甩頭、抓耳不停,真正兇手可能就在耳朵裡!

毛孩老是甩頭、抓耳,甚至抗拒碰觸耳朵?別急著當作過敏或耳垢太多,牠很可能正在與「耳疥蟲(Otodectes cynotis)」對抗。
這種寄生蟲是貓最常見的耳道病原之一,狗狗也可能感染,尤其在多寵家庭中風險更高。根據【AVMA】與【VCA Hospitals】資訊整理,耳疥蟲會在耳道中快速繁殖,引發劇烈搔癢、黑色耳垢堆積與耳道發炎。若未及時處理,可能進一步導致外耳炎,甚至影響聽力功能。


👉 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
✔ 如何辨認耳疥蟲感染的症狀
✔ 耳疥蟲是什麼、會從哪裡來
✔ 它最怕什麼、該怎麼驅除才有效
✔ 常見錯誤迷思與正確治療流程
✔ 耳疥蟲與疥蟲的差異與處理方式


無論你是第一次遇到這個問題,還是反覆被困擾的毛爸媽,都能在這裡找到清楚、實用、不誤判的照護指引。


目錄

一、【耳朵怎麼了?】小心!這些行為可能是耳疥蟲在作怪
   徵兆一:抓耳甩頭,牠在告訴你「耳朵怪怪的」
   徵兆二:耳垢突然變黑變多,不再只是「髒」
   徵兆三:耳朵開始發臭,不只是皮脂問題那麼簡單
   徵兆四:牠開始抗拒你碰觸,連情緒都變了

二、【耳疥蟲是什麼?】比耳垢更難纏的對手
   (一)耳疥蟲不是耳垢,而是真實存在於耳道裡的「住客」
   (二)犬貓皆可能感染,其中貓咪發病率更高
   (三)傳染力極強,牠們不是只有在耳朵活動
   小提醒:不是每一隻耳朵髒都叫耳疥蟲

三、【別讓牠住下來】掌握耳疥蟲最怕的3件事
   (ㄧ)耳疥蟲怕「三管齊下」
   (二)耳疥蟲怕「完整療程」
   (三)耳疥蟲怕「全面封殺」

四、【治療耳疥蟲】從清潔到用藥的SOP全解析
   (一)髒耳環境正是蟲卵天堂:「乾淨耳道」會讓耳疥蟲無處可住
   (二)驅蟲藥選錯會白忙一場:配方與成分很關鍵
   (三)清理環境也很關鍵,蟲卵躲在毛毯、窩墊等你忽略
   (四)切勿「一時好轉就停手」!蟲卵潛伏3週以上易再爆發

五、【別再誤會了】毛爸媽最常踩的照護地雷
   (一)「棉花棒清耳」越掏越深?這個陷阱應該要避開
   (二)人用藥≠寵物藥:亂用藥恐傷耳道
   (三)處理一隻、忽略其他=蟲源永遠除不盡
   (四)看似好轉,其實蟲卵還在準備下一輪

結語、【用對方法,耳疥蟲真的可以被趕走】

延伸閱讀、【耳疥蟲≠疥蟲】新手飼主別搞錯!
   (一)耳疥蟲住耳朵,疥蟲住皮膚裡
   (二)疥蟲會傳染人,耳疥蟲幾乎不會
   【比較圖解】耳疥蟲 vs 疥蟲差在哪?


一、【耳朵怎麼了?】從輕微不適到耳疥蟲大爆發的徵兆演變

你有沒有發現,毛孩最近老是在甩頭?一開始你可能以為是天氣太熱或耳垢太多,但隨著時間推移,症狀越來越明顯──那很可能是耳疥蟲正在耳朵裡築巢

頻繁搖頭、用爪子抓耳朵,甚至用頭去撞牆角或地面,這些都是毛孩表達「耳朵癢」的方式。寄生蟲、黴菌、耳垢過多,都是常見原因,但若這行為持續好幾天不見好轉,就需要懷疑是耳疥蟲感染。

徵兆一:抓耳甩頭,牠在告訴你「耳朵怪怪的」
頻繁搖頭、用爪子抓耳朵,甚至用頭去撞牆角或地面,這些都是毛孩表達「耳朵癢」的方式。寄生蟲、黴菌、耳垢過多,都是常見原因,但若這行為持續好幾天不見好轉,就需要懷疑是耳疥蟲感染。

徵兆二:耳垢突然變黑變多,不再只是「髒」
正常耳垢偏淡黃、淺棕色,數量也不會太多。但當你發現耳朵裡堆滿濕濕黑黑、像咖啡渣一樣的分泌物,那就不是清潔問題這麼簡單了。根據【VCA Hospitals】說明,這可能是耳疥蟲排泄物混合耳垢的典型徵象

徵兆三:耳朵開始發臭,不只是皮脂問題那麼簡單
這時候你靠近毛孩耳朵,會聞到一股濃厚又微酸的氣味。那不是皮膚油或洗澡太久沒洗的味道,而是耳疥蟲造成的耳道發炎、細菌滋生的訊號

徵兆四:牠開始抗拒你碰觸,連情緒都變了
當耳朵變得非常不舒服時,毛孩會出現回避、焦躁、不讓清耳的反應。有些貓甚至會躲起來、低鳴,或直接攻擊碰耳朵的人。這不只是牠脾氣變壞,而是牠真的在忍痛

二、【耳疥蟲是什麼?】比耳垢更難纏的對手

牠一直甩頭、抓耳,你以為只是耳朵髒了點, 但那其實是毛孩在無聲求救——一隻看不見、卻咬得很兇的「耳疥蟲」,早已在牠耳朵裡住下來。
想幫牠擺脫這份痛苦,我們得先了解牠在面對什麼敵人。

"知己知彼,才能真的救牠一耳清靜"

耳疥蟲(Otodectes cynotis)是體長僅約 0.3~0.5 毫米的耳道寄生蟲,幾乎無法用肉眼看見。
耳疥蟲(Otodectes cynotis)是體長僅約 0.3~0.5 毫米的耳道寄生蟲,幾乎無法用肉眼看見。

(一)耳疥蟲不是耳垢,而是真實存在於耳道裡的「住客」

耳疥蟲(Otodectes cynotis)是體長僅約 0.3~0.5 毫米的耳道寄生蟲,幾乎無法用肉眼看見。牠們以皮屑、耳道分泌物為食,在耳內築巢、交配、產卵,整個繁殖週期約需 18~28 天。

耳疥蟲的卵產下後約 3~4 天就會孵化,之後經過幼蟲、若蟲等階段,約 2~3 週便能發育為具繁殖能力的成蟲。這讓耳疥蟲得以在毛孩耳道中快速繁殖、反覆循環,導致長期搔癢、發炎與耳垢異常增生。

(二)犬貓皆可能感染,其中貓咪發病率更高

根據【 Cornell Vet School 】統計,耳疥蟲是貓最常見的耳道寄生蟲,尤其在流浪貓、收容所貓、幼貓身上極為普遍。不過,狗狗若與感染貓同住,或曾接觸其他帶蟲動物,也可能被傳染。雖然狗感染比例較低,但多寵環境下風險不可忽視。

(三)傳染力極強,牠們不是只有在耳朵活動

耳疥蟲不會自己憑空長出來,多是透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舉凡共用窩墊、玩具、梳子、甚至短暫接觸感染動物,都可能被傳染。牠們還可能短暫停留在動物體表,等找到機會再鑽入耳朵內部。

 

小提醒:不是每一隻耳朵髒都叫耳疥蟲

先別急著點藥。並非每隻有耳垢的毛孩都是耳疥蟲,可能只是耳道清潔不足或黴菌感染。耳疥蟲造成的耳垢通常顏色深、質地濕黏、氣味腥臭,並伴隨劇烈抓耳甩頭或紅腫發炎,可藉此與其他耳道問題區分。

 

✔️【狗耳疥蟲常見徵兆】
狗狗感染耳疥蟲時,常見單側耳朵發作較明顯,並逐漸擴及另一側。

✔️【貓耳疥蟲常見徵兆】
貓咪則容易雙耳同時出現症狀,且抓癢行為更為頻繁。

三、【別讓牠住下來】掌握耳疥蟲最怕的3件事

知道耳疥蟲是什麼後,你一定會問——耳疥蟲到底怕什麼

牠們雖小,卻不難對付,只要你掌握正確順序與方法,就能從根本瓦解牠們的生存條件。無論是狗耳疥蟲還是貓耳疥蟲,只要一疏忽,家裡很可能就成了牠們的溫床。

牠們雖小,卻不難對付,只要你掌握正確順序與方法,就能從根本瓦解牠們的生存條件。

(一)耳疥蟲怕「三管齊下」:清潔、驅蟲、環境處理

對付耳疥蟲的關鍵不是只有擦藥,而是要三步驟同步進行

  1. 徹底清潔耳道:使用寵物專用耳液,溶解黑色耳垢、降低寄生空間。

  2. 正確使用驅蟲藥物:依獸醫建議選擇含有效成分(如伊維菌素、賽拉菌素、莫昔克丁)的外用或口服藥物,避免用錯成分或劑量不足。

  3. 處理生活環境:耳疥蟲可短暫寄生於毛孩身體外,故寢具、籠子、玩具需同時清潔、消毒、曬乾,防止重複感染。

    📌 根據 AVMA 建議,治療耳疥蟲時「環境控制」是復發預防中最常被忽略的步驟之一。

(二)耳疥蟲怕「完整療程」:療程不夠長,永遠打不死牠

很多飼主一看到毛孩停止抓耳、耳垢變少,就以為已經好了,於是提前停藥、停止清潔。但事實上,大多數耳疥蟲藥物只能殺死成蟲,對蟲卵無效。這些殘留的蟲卵會在耳道內靜靜潛伏,約3 週後孵化出新蟲體,引發新一輪感染。

因此,獸醫通常建議治療週期至少持續 3~4 週,以覆蓋耳疥蟲整個生命周期(從卵到成蟲),期間不可間斷,否則就像割草不除根,一停藥就會再爆發。


✔️ 如果只治療7~10天,很可能只是壓制第一波蟲體,而留下後患。最安全的方式,是在療程結束後安排耳道鏡檢查或獸醫複診,確認蟲體與卵皆已清除,才算真正根除。

(三)耳疥蟲怕「全面封殺」:多寵家庭=輪迴修羅場,不同步處理永遠沒完沒了

耳疥蟲傳染力極強,只治療有症狀的毛孩,未發病的貓狗也可能成為隱性帶原者。如果你家有超過一隻毛孩,請務必同步清潔耳朵、給予預防性驅蟲,否則會像打地鼠一樣反覆復發,永遠清不完。

四、【治療耳疥蟲】從清潔到用藥的SOP全解析

既然知道了耳疥蟲怕什麼,就不能只治標不治本。面對耳疥蟲,最怕飼主只做「表面功夫」──只擦耳朵卻沒驅蟲、清完耳卻忘了打掃環境,結果蟲沒清掉、毛孩一直抓、你也越來越挫折。

事實上,耳疥蟲怕的不是單一招式,而是一整套連貫的處理流程。以下這套治療 SOP,是對抗耳疥蟲最穩定、也最有效的方法。

(一)髒耳環境正是蟲卵天堂:「乾淨耳道」會讓耳疥蟲無處可住

耳疥蟲喜歡潮濕與油脂,一個長期未清潔的耳道正是牠們的天堂。治療的第一步就是從耳道清潔做起。

✅ 建議做法:

  • 使用寵物專用耳液,不建議使用人用藥水或酒精類產品
  • 滴入後輕揉耳根,幫助耳垢浮出,再用棉片擦乾
  • 切忌使用棉花棒深入耳道,以免將耳垢推入更深處

📌 延伸照護選擇:

若毛孩耳朵已因反覆抓癢而敏感,或你傾向選擇溫和不刺激的保養方式,可考慮使用【歸毛家族耳道呵護組】:

☝️第一步萌耳液 溫和代謝耳垢

第一步萌耳液 溫和代謝耳垢

☝️第二步萌耳靈 進階養護耳道

第二步萌耳靈 進階養護耳道

☝️第三步精萃營養霜 照護外耳機能

第三步精萃營養霜 照護外耳機能
  • 無添加類固醇與抗生素無抗藥性協助處理耳疥蟲期間的耳道清潔與養護

  • 奈米銀離子:協助維持耳道潔淨、幫助耳道健康

  • 19種胺基酸營養:提供耳道營養、維持耳道防禦力

(二)驅蟲藥選錯會白忙一場:配方與成分很關鍵

若你已經決心要對付這些藏在毛孩耳朵裡的小傢伙,那麼,先了解「藥」是你邁向清除成功的第一步。根據耳疥蟲的活動特性,不同驅蟲成分的攻擊範圍與作用方式各有不同,選對了,才不會白忙一場。

以下是常見有效成分與使用方式一覽:

成分名稱 使用方式 常見品牌/形式 說明
伊維菌素
(Ivermectin)
耳滴/口服/注射 Ivomec(獸醫處方) 快速作用於蟲體,部分也能處理蟲卵
賽拉菌素
(Selamectin)
外用滴劑 Revolution® 點在肩頸,藉由皮脂吸收全身驅蟲
莫昔克丁
(Moxidectin)
外用滴劑 Advocate®(與 Imidacloprid 搭配) 廣效性,可處理多種寄生蟲包括耳疥蟲

🧡 若你偏好不使用藥性產品,也可搭配耳道清潔、居家環境管理與非藥性照護產品,採取更溫和、持續性的改善策略。

(三)清理環境也很關鍵,蟲卵躲在毛毯、窩墊等你忽略

許多毛孩反覆耳疥蟲,就是因為環境處理沒到位。耳疥蟲或其蟲卵可能會殘留在床墊、地毯、梳具、衣物上,若未徹底清潔,很容易再感染。

建議處理方式:

  • 每週用熱水清洗毛孩常用床墊、毛毯、玩具
  • 曬太陽、保持通風,減少濕氣
  • 可搭配天然植萃除蟲噴劑(避開化學性強烈成分)

(四)切勿「一時好轉就停手」!蟲卵潛伏3週以上易再爆發

殺死的是現在的成蟲,牠們卻早在你沒注意時留下了「未爆彈」——耳疥蟲卵在產下 3~4 天孵化,整體成長週期約需 2~3 週。這段時間若沒有持續清潔或驅蟲,就可能陷入一場永無止盡的迴圈。

🕒 治療關鍵:

  • 不論用藥與否,療程都建議持續至少 3~4 週
  • 多寵家庭建議同步進行耳道清潔與防護
  • 可搭配每週定期使用非藥性清潔產品做為保養預防

五、【別再誤會了】毛爸媽最常踩的照護地雷

就算你是用盡全力想幫毛孩,還是有可能不小心「越幫越忙」。在處理耳疥蟲的過程中,有些錯誤其實非常常見,卻往往是導致反覆感染、療效不佳的主因。

 

(一)越弄越深?應該要避開這個陷阱

很多人以為幫毛孩清耳朵就是「挖乾淨」,但其實棉花棒很容易將耳垢推得更深,甚至刮傷耳道,讓耳疥蟲更有機可乘。建議使用寵物專用耳液讓耳垢自然浮出,再以棉片或紙巾擦拭耳口即可。

人用藥≠寵物藥:亂用藥恐傷耳道

(二)人用藥≠寵物藥:亂用藥恐傷耳道

市面上有些人用抗生素耳藥含有高濃度成分,並不適合毛孩使用。隨意拿人用藥幫牠點耳朵,不僅可能無效,還會刺激耳道、延誤治療黃金期。一定要使用獸醫推薦的動物專用產品,或選擇無藥性、經毛孩皮膚耐受性測試的耳道清潔保養品。

 

(三)處理一隻、忽略其他=蟲源永遠除不盡

耳疥蟲傳染力強,一隻得病,另一隻大多也已受到感染或帶原。若你只幫其中一隻毛孩清耳、點藥,等於讓蟲蟲在家裡玩「你來我往」,根本清不乾淨。記得全家毛孩一起處理才有效!

 

(四)看似好轉,其實蟲卵還在準備下一輪

表面風平浪靜,體內仍暗潮洶湧,耳疥蟲有潛伏週期,有時候外觀上不癢了、耳垢也少了,但蟲卵可能還在耳內醞釀下一輪爆發。如果太早停藥、停止清潔,反而可能讓復發機率更高。整個療程最少應持續 3~4 週,並依獸醫指示定期複檢確認是否真的清除。

 

結語、【用對方法,耳疥蟲真的可以被趕走】

耳疥蟲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低估了牠帶來的不適與風險。牠們怕的從來不是藥,而是你下定決心的那一刻:開始觀察、認真清潔、持續驅蟲、同步照護。這些日常的小動作,正是擊退耳疥蟲的最大關鍵。

照顧毛孩,從耳朵開始。牠們無法說痛,但你能看得懂不對。現在開始,讓你成為牠最怕遇到的對手吧。

 

延伸閱讀、【耳疥蟲≠疥蟲】新手飼主別搞錯!

你可能曾經在網路上搜尋「耳疥蟲」時,跳出來的卻是一堆「疥蟲」資訊?
名字只差一個字,很多飼主會以為耳疥蟲就是疥蟲長在耳朵──但事實上,牠們是完全不同的寄生蟲,也有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

 

(一)耳疥蟲住耳朵,疥蟲住皮膚裡

耳疥蟲專門寄生在耳道,以耳垢與皮脂為食。牠的活動集中在耳朵內,會造成黑色耳垢、抓癢、甩頭等症狀。
疥蟲則是寄生在皮膚角質層下,全身都有可能受影響,造成劇烈癢感、紅疹脫毛、皮屑增生。

 

(二)疥蟲會傳染人,耳疥蟲幾乎不會

疥蟲屬於人畜共通的皮膚寄生蟲,毛孩得了,飼主可能也會被傳染、出現類似疥瘡症狀。
耳疥蟲則多半只在動物間傳播,幾乎不會傳染人,對人的威脅極低。
若飼主誤以為只是「耳疥蟲長錯地方」,卻拿錯藥或只清耳不治皮膚,可能會讓毛孩受苦更久。

 

簡單圖表一次看懂|耳疥蟲 vs 疥蟲

項目 耳疥蟲(Otodectes cynotis) 疥蟲(Sarcoptes scabiei)
寄生位置 耳道內 皮膚表層
常見對象 狗與貓皆可 狗為主,會傳染人
傳染方式 接觸感染,狗貓之間常見 接觸感染,可人畜共通
症狀 黑耳垢、搔癢、甩頭 全身搔癢、紅疹、掉毛

想了解更多寵物照護知識嗎?點擊下方按鈕,讓歸毛家族幫您解答!

 

 

【本文資訊僅供衛教目的使用,如遇任何寵物疾病或醫療問題,應儘速尋求專業獸醫師協助。】

歸毛家族 Logo

本文作者 —— 【歸毛家族】團隊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能為毛孩提供最好的照顧,

別再讓繁忙的生活耽誤毛孩的健康!

我們深信好的產品會說話,不管往後如何茁壯成長,

對毛孩的真心,會不變地綿延下去。

只要你願意給孩子一個機會,

為了更好而存在的歸毛家族,隨時都在這裡。